鱼类寄生性鱼鲺有哪些症状?如何防治?
病原体为日本鲺,可随时在水中自由游动,从一个寄主移到另一个寄主。鲺的口器可分泌毒素,使鱼局促不安,逐渐消瘦,眼球萎缩,常浮于水面或躲在角落,严重时会导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
1.如发现少量鱼鲺,可用镊子夹除,出血部位涂抹碘酒或在15‰的盐水中药浴10分钟。
2.鱼鲺数量多时可投放1~2ppm浓度敌百虫药浴,虫体会缩成一团,自行脱落死亡。
病原体为日本鲺,可随时在水中自由游动,从一个寄主移到另一个寄主。鲺的口器可分泌毒素,使鱼局促不安,逐渐消瘦,眼球萎缩,常浮于水面或躲在角落,严重时会导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
1.如发现少量鱼鲺,可用镊子夹除,出血部位涂抹碘酒或在15‰的盐水中药浴10分钟。
2.鱼鲺数量多时可投放1~2ppm浓度敌百虫药浴,虫体会缩成一团,自行脱落死亡。
病原体为指环虫,鱼鳃部被寄生后会导致鳃丝失血,精神呆滞,行动迟缓,严重时可停止摄食,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,死亡率极高。
防治方法:
1.每天硫酸铜0.7ppm药浴鱼体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2.用敌百虫1~2ppm浓度药浴15~30分钟,隔天用药。
寄生性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,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。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部表层,引起组织增生而形成点状囊疱,使鱼体表与鳃瓣上粘液增多,感染严重时,在皮肤、鳍条、鳃丝处表现为许多小白点。该病传播很快,死亡率极高。
防治方法:
1.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,将水温提高到28℃以上,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,这时彻底注换新水,保持水温恒定数天,治愈率极高。
2.用0.05~0.07%浓度的红汞溶液药浴5~10分钟,每天2~3次,连续数天,效果很好。
3.用1~2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药浴,每天2~3次,连续数天,并经常更换新水。
通常由于水质不良、光照不足或被未经处理的新水过度刺激而导致发病,在梅雨季节尤为多发。病鱼体表出现大小不同的紫印,布满体侧,食欲明显减退,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
1.加强水体的光照,延长人工采光时间。
2.每天用4~5ppm浓度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3.每天用呋喃西啉3~5ppm浓度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4.在水体中加15‰浓度的食盐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。
病原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。发病初期鱼呈现呆滞、行动迟缓、离群、厌食甚至没有食欲;体色发黑,没有光泽;腹部出现红斑,肛门红肿,排泄物为白色线状粘液或便秘;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与黄色粘液流出。
防治方法:
每20公斤水混入青霉素或链霉素针剂1支,浸洗病鱼。
每天用痢特灵3~5ppm浓度进行浴药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在投喂的饵料中添加2~5%土霉素或大蒜素,有一定的疗效。
病原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。病鱼体表肿胀,部分鳞片向外张开,鳞片基部水肿,内部积聚大量的含血淋巴液,稍加挤压会有水状液体自鳞片基部喷射出来,鳞片随之脱落,有时伴有基部及皮肤轻微出血,腹部膨胀等症状,死亡率极高。
防治方法:
1.每天用呋喃西啉3~5ppm浓度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2.每天用10‰盐水和1%小苏打配成混合液药浴一次,每次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烂鳍病多发生在背鳍与尾鳍,发病原因多因饲养水质不洁或因饥饿互厮咬导致细菌感染,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传染其它鱼,治疗及时能生长出新的鳍条。
防治方法:
1.每天用4~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2.每天用呋喃西林(俗称黄粉)3~5ppm浓度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3.每天用痢特灵3~5ppm浓度药浴15~30分钟,连续数天。
4.20公斤水混入青、链、金、氯霉素等针剂一支,浸洗病鱼,效果均较好。
病原体为粘球菌,鱼患病后,鳃部溃烂,有较多的白色粘液,严重时鳃盖骨内表皮腐烂掉,鳃骨裸露,呼吸急促,会导致窒息死亡。
防治方法:
1.用痢特灵或土霉素2~3ppm浓度,药浴15~30分钟。
2.4~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鱼体15~30分钟。
3.用15‰浓度的盐水药浴15~30分钟。
以上方法每天一次,连续数天,效果较好。
病原体为水霉菌,一般是由于机械性损伤或寄生虫寄生,使局部鳞片脱落,导致水霉菌侵入伤口,并迅速向体外生长。初病肉眼不易辨别,当肉眼能看到症状时,菌丝已深入组织,使组织坏死。病鱼食欲减退,游动迟缓,严重时可导致死亡。
防治方法:
1.每天用亚甲基蓝0.2~0.5ppm溶液浸洗鱼体15分钟左右,连续数天,可见菌丝脱落逐渐痊愈。
2.用15‰左右浓度的盐水,进行药浴,连续3~5次/天,并做好清洗、消毒工作,要彻底注换新水。
3.在水族箱上方安装紫外线灯,经常照射,可有效抑制水霉病发生。
1.安静的时候观察鱼类活动,如游动的姿态、进食的情况等。尤其是成群活动的鱼类,如有经常离群、靠边或不喜欢游动的,均为不健康的信号。
2.观察鱼体游动的姿态,发现有鱼经常靠边游或用身体去摩擦其它物体时,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寄生性疾病。
3.发现即使摄饵也不会肥胖,身体消瘦、色彩衰退、眼睛无神、鳍尾不爱舒展的鱼,可能患有内脏病疾病,应马上隔离治疗。
4.发现身体有机械性外伤,必须立即采用药物浸洗,以免感染导致病情加重。
5.注意观察粪便,如在粪便中如白色粘液或夹有汽泡,表明消化系统有病,应马上注换新水,减少投饵量或暂停投饵;如果粪便呈黑色而且拖得很长,说明是消化不良,应停止投饵,然后根据症状进行预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