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赏鱼浮头的危害性
鱼浮头的危害性:饲养水体中长期或经常处于低溶氧状态,观赏鱼即使不死亡,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。不同品种的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耐受力不同。当将观赏鱼从室外大池中或溶氧量丰富的鱼缸中,转移到室内小缸中饲养时,就有可能由于环境的骤变,造成鱼体因生理性缺氧而死亡。观赏鱼浮头多发生在家庭饲养观赏鱼或室外土池密养条件下,特别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更为多见。若管理不善,因浮头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,往往较其他鱼病的损失更大。
鱼浮头的危害性:饲养水体中长期或经常处于低溶氧状态,观赏鱼即使不死亡,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。不同品种的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耐受力不同。当将观赏鱼从室外大池中或溶氧量丰富的鱼缸中,转移到室内小缸中饲养时,就有可能由于环境的骤变,造成鱼体因生理性缺氧而死亡。观赏鱼浮头多发生在家庭饲养观赏鱼或室外土池密养条件下,特别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更为多见。若管理不善,因浮头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,往往较其他鱼病的损失更大。
饲养观赏鱼是一个修身养性、陶冶情操的乐趣所在,很多人都喜欢,但是在小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,下面就来说说普通小观赏鱼的养法。一、一天一喂食鱼儿刚到家的前三天我们不要去急于投喂,给鱼儿应激反应一个适应期,让它们有一个过温过水和适应环境以及排便的过程,这样子就可以了。三天之后大部分的观赏鱼还是要每天都要投喂的,饲养观赏鱼,它们拥有良好的体质也是能够对抗各种疾病的保证,所以说,一天一喂食,可以改为每天都要根据鱼儿的状态来适当投喂。二、三天一换水在适当困水和养水的基础之上,困水三到五天,养水三到五天,各种设备齐全,我们再去购买观赏鱼就可以了。观赏鱼到家后,每三天一换水不是不可以,但这只是限于抽底换水,每隔个两三天,我们适当抽底换水一次,只需换取大约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就可以了,根本就不费事。然后十天半个月的,适当换水四分之一,注意换水温差和适当困水,这也是完全可行的。三、五天一洗缸如果鱼缸水质很好,过滤循环也良好,我们是不必去清洗鱼缸的。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清理正面的缸壁,主要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观赏效果,如果鱼缸没有过滤设备,缸壁上就会粘附过多杂质,影响到我们的观赏效果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视具体情况来擦拭一下鱼缸正面的缸壁就可以了。
斗鱼,又名五彩搏鱼、彩雀鱼,是水族市场常见的一种观赏鱼,有很多的品种。斗鱼属于淡水小型鱼类,一般体长在50-80毫米,以其体色艳丽和凶残好斗而著名。那么斗鱼怎么养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。1、饲养设备饲养斗鱼的容器,大到混养型水族箱,小到玻璃钢,并无特殊需求,但是因为好斗的天性,为了避免它们大打出手,一般采用单独饲养的好。2、水质、水温斗鱼对温度的要求都不苛刻,一般20-30度之内都能活,水温处于24-27度最适合生长,水中的酸碱度最好以中性为主,ph值为6.5-7.2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溶解量最好保持在5mg/l,除此之外,还要控制水质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,并及时作调整。3、喂食泰国斗鱼可以接受饲料和活饵,饲养时可以饲料与活饵搭配喂食,活饵可以喂食丰年虫、孑孓、丝线虫、水蚤等,喂食时最好是活的,可使斗鱼体色更加鲜艳,还有助于激起泰国斗鱼的猎食兴趣。每次喂食不宜过多,每天喂食一次即可,每次喂食量以不超过5分钟为佳,如果有剩余,需要及时清理出去。4、繁殖待遇应避免于水流湍急处饲养,否则无法繁衍,最好是在静止的水域。斗鱼的好斗主要是为了领地和繁殖,因此它们对于雌鱼也是相当的残暴,想要搞繁殖的朋友,繁殖斗鱼时一定要注意观察,发现雄鱼有过于暴力的反应,可以及时更换雌鱼以防不测。5、鱼病预防体质好不代表不生病,很多斗鱼常年受水霉或白点影响,说明部分斗鱼对水温比较敏感。
珊瑚人称海石花,色泽艳丽,饲养珊瑚的水盐度应在27~40‰,保持比重在1.022~1.024之间,PH值控制在8.1~8.4之间。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环境,而且要求水质清澈,底质坚硬。氯和重金属都会对珊瑚的生长造成影响,所以饲养用水必须经处理。适合珊瑚生长的温度平均在25℃左右,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珊瑚体内共生藻的消失与钙化速率的减慢,甚至死亡。在夏季高温时需装置水冷机,平衡水体温度。
投喂时应注意几点:
1.投喂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,可以投喂人工培育的轮虫,也可适当添加浮藻类;
2.投饵时要关闭过滤系统和蛋白分离器;
3.投喂时应保持投饵密度,以肉眼看上去呈淡黄色为好;
4.要顺水流用滴管将饵料投入;
5.一般投喂时间不超过十分钟,完毕后开启过滤系统即可。
1.按常规在运输前停食1~2天,运输过程中让鱼尽量空腹,以减少排泄量。
2.运输用水经1~2天曝气、沉淀或经沙石、生化棉过滤,尽量使水质清净。每公斤运输用水中加入4~8克食盐,可降低鱼类的耗氧量。每公斤运输用水中加入3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或链霉素,可以防止鱼体损伤发炎。运输用水中也可以加入MS222等麻醉剂,可以大大降低鱼类新陈代谢。
3.高温炎热天气运输观赏鱼,应适当降低运输密度。
4.高温季节运输观赏鱼的关键措施是降温。外包装使用保温泡沫箱,按常规用尼龙袋加水、放鱼、充氧、包扎。把冰块用塑料袋包成几包,放在尼龙袋上面。注意不要让冰块落到箱底,以防冰块直接接触尼龙袋中的水体使水温骤然下降。至于具体冰块放多少,需要自己摸索。可以先做空白试验,按常规操作加水,充氧气,但不放鱼,最好同时做三组,即放入不同量冰块,如50克、100克、200克或200克、400克、800克。试验前先测一下水温,到了预定的运输时间,打开尼龙袋再测一下水温。理论上认为运输金鱼、锦鲤等温带鱼类的最适水温为18℃左右。但也要从实际出发,如果天气很热,尼龙袋内的水温也不能降幅太大,如果能降至22℃左右也可。
光照泛指日光、灯光等,适量的光照对鱼体的甲状腺分泌机能具有促进作用,有益于观赏鱼的生长发育,对水质的转化及鱼类的摄食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,并
有助于鱼体保持色彩鲜艳,并能增强鱼体抗病力。自然界的光照基本上能满足鱼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量,但由于观赏鱼饲养的环境条件有所区别,光照弱时
可采用灯光补充。
由于对新买的观赏鱼难以判断是否带有病菌,建议都要先进行消毒。可单独放在一个鱼缸内,用抗菌药物(如呋喃西林、阿莫西林、氧氟沙星、头孢类、磺胺类),1 000 千克水加 1 ~ 2 克,治疗 3 ~ 5 天后,再与原来的鱼放在一起养。如果鱼缸没有循环过滤设备,也可把新买的鱼与原来的鱼放在一起,用药3 ~ 5 天。
晋朝时发现金色鲫鱼,唐宋时金鲫逐渐成为观赏鱼,但一直到明末才是我国金鱼品种发展的全盛时期。
公元1568年出现一种颜色深红的金鱼,称“火鱼”。1596年,“火鱼”改名为“朱砂鱼”。明末金鱼还取名为“纹鱼”,因其身上有花纹而得名。
到1626年,又出现“鸭蛋鱼”、“龙睛”等名称的金鱼。
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姚元之(1776一1852),在他的《竹叶亭杂记》(1848年)中,对金鱼的形态特征、分类、饲养方法、品种等做了详细的描述。在该书中,根据金鱼的形态特征,把金鱼分为“龙睛”、“蛋”、“文”三种。每一种中又有所谓“串种”(杂交种),如蛋龙睛为蛋和龙睛串种;背一刺或有一泡如气者,为蛋和文串种;脊刺短且缺而不连者为文和龙睛串种。三类均另有无鳞、花斑细碎尾或软硬的所谓洋种。以后,通过各地的培育又出现了不少新品种。
1848~1925年的77年间,许多名贵品种,如黑龙睛、狮头、鹅头、望天眼、水泡眼、绒球、翻鳃、蓝珍珠鳞、紫珍珠鳞等都相继问世。
1925年后,陈桢教授利用蓝色金鱼和紫色金鱼进行杂交,创造了紫蓝花色的金鱼新品种。
清末,北京饲养金鱼盛极一时。每年春节,北京居民都到庙会购金鱼作为新春点缀,助喜庆之乐,当时著名的售鱼处有“知乐鱼庄”、“致乐鱼庄”、“来顺鱼庄”等。
唐宋年间,池养。唐朝把金色鲫鱼当做放生对象,放生到池中。南宋的统治者赵构在杭州建造德寿宫,辟有专门养金鲫观赏的鱼池。在他的影响下,当时的士大夫都建造观赏池,蔚然成风。到明朝已正式称为金鱼,而且养殖还较普遍,金鱼饲养有了新的形式,即转为缸养、盆养,逐渐进入室内摆设和观赏。在明朝皇宫中设有金鱼盆,置于案头供神宗皇帝朱翊钧赏玩。到清朝的道光年间,养金鱼的人越来越多。清末,北京饲养金鱼盛极一时,玻璃器皿正式问世,鱼缸饲养金鱼供观赏,更有人用翡翠瓶养金鱼,空明透亮,情趣盎然。